## 一碗面的堅守:從非遺技藝到舌尖記憶
在呼和浩特市,隱藏著一家專注于傳統清水河抿豆面的小店。這里的故事要從張春華與他家族三代人的餐飲情懷說起。
張春華的父母是最早將清水河特色飲食帶到呼和浩大的先驅者。1980年代末期,他們帶著對家鄉味道的眷戀,在陌生的城市開啟了一段餐飲生涯。最初,這家小店與其他同類店鋪并無二致,但張春華卻從中看到了獨特的發展契機。
"我們最初的配比是豌豆面3份、白面和土豆粉各1份,這樣做出的面條既保留了豌豆的天然苦味,又保證了口感的筋道。"張春華介紹道。這種獨特的配制方法傳承自他的祖輩,在其他幾家店紛紛改用更迎合大眾口味的配方時,這家小店依然保持著最初的味道。
張春華將面食當作一種情懷來經營。在他看來,一碗面不僅承載著鄉愁記憶,更寄托著對生活的熱愛。他堅持"一店一面"的理念,在呼和浩特這個餐飲競爭激烈的城市中,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
在張春華的店里,最常被提起的是那個溫馨的畫面:妻子熱情招待客人,丈夫在后廚揮勺顛勺,兩人配合默契。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像一場永不落幕的家庭劇。"我們這兒就像一個小型博物館,每一道菜都是時光的見證。"張春華說。
這種堅持終于得到了認可。2024年5月,由張春華申請的清水河傳統抿豆面技藝被列入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不僅是對其家族傳承的認可,更是一種文化記憶的守護。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這樣一家小店的存在,就像一座橋,連接著過去與現在,讓傳統的味道得以延續。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