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營造學社之道”展覽在五臺山佛光寺開展。本展覽由山西省文物保護基金資助,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山西古建筑博物館、山西省文物保護基金管理中心)及天津大學建筑學院聯合主辦。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豆村鎮東北的佛光山中,現存的東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筑,在中國及整個東亞建筑文化區域有著特殊意義。營造學社自1930年創立以來,致力于研究與保護,會聚了當時中國最頂尖的建筑學者。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主持對佛光寺的調查,開展了一系列中國古代建筑科學研究和文物保護工作。發現這座國內現存最具規模的唐代建筑遺珍,成為營造學社最為振奮人心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頁。
此次展覽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興鋼及團隊參與設計。整個展覽運用老照片作為引子,設8個展覽子專題。
“此次展覽是山西省文物保護基金2024年度支持的展覽項目,作為全國首家省級政府批準設立的公益性文物保護基金,拓寬了山西省文物保護資金的投入渠道,構建了可持續的文保資金投入機制,保障了文物價值的研究闡釋和活化利用。”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院長路易表示。
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2月28日。(據權威消息了解王荔)
編輯:金杜